“鄉愁”是對故鄉的思念之情,它不是平白無故產生的,而是寄托于以下幾項內容:
一是故鄉的物。
唐僧去西天取經,唐太宗親自送出關外,以一杯素酒道別。唐僧正欲要喝,唐太宗又從地上捻起一撮泥土,灑在酒中,深情囑咐道:“寧戀本鄉一捻土,莫愛他鄉萬兩金。”故鄉的水、故鄉的土、故鄉的古樹怪石,一樣一樣都承載了我們兒時的回憶,最能勾起人對故土的思念。
二是故鄉的人。
魯迅在《故鄉》一文中寫道:“我冒著嚴寒,回到相隔二千余里,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。……我這次是專為了別他而來的。”所別的乃是從小的玩伴——閨土。一看到閨土,小時候捕鳥捉猹那一幕幕趣事又浮現在魯迅的眼前。如今奮斗在大城市的游子,在事業有成后多會將父母接到身邊安享晚年,可是你接不走穿開檔褲一起玩的發小,接不走吆喝你來家吃飯的七大姑八大姨。這些故鄉的人啊,離開了就很難再聚了。
三是故鄉的文化。
在外漂泊已經七年了,每次有老鄉一起相聚的時候,我總不免要唱上一曲《劉??抽浴?,其實唱得不好,但是那口湖南的腔調,不唱哭幾個老鄉是不罷休的。漂泊在外的游子,總是很容易被鄉音所感染,最愛吃的也總是那些家鄉菜。
從小地方到大城市的人打拼的人是有鄉愁的,夜深人靜的時候常常默默地問自己:“還要堅持嗎?不如回去吧!”如何回得去呢?家鄉有適合我的工作崗位嗎?有!不如考公務員吧,建設好自己的家鄉,讓別人夸夸我們這里人杰地靈。
從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也是有鄉愁的,自己的家鄉已經被外地人改變了模樣,以前的那條街那幢房是怎么也找不到了呀!能做點什么呢?能留住故鄉最寶貴的記憶嗎?能!不如考公務員吧,參與到城市的建設中來,參與到文化的保護中來,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回得去的故鄉。